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新哲书院:模拟联合国会议代表的成长之路——陈宣宇

来源: 新哲书院      编辑:佚名

一、看向未来

UNTP组委会:看到您的兴趣爱好和获奖经历(项目经历)非常丰富,可否分享一下,为什么会想在学习之外参与这些活动?

陈宣宇:首先是出于升学刚需,其次是个人喜好,特别是辩论,距离次接触已经过去四五年。当时我六年级刚转到国际部,参加了一个世界杯的辩论比赛,从此就结缘了。我还旁听了学校辩论社的一节课,然后就一去不复返地搞了六年的辩论。于我而言,辩论已经是一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了。

我也对机器人很感兴趣。一方面是和以后想要选择的专业对口,另一方面,从小比较喜欢,在学校也有机会接触机器人。学校提供的机器人课程也分很多种,不同年级课程不同,如初中部有开设机器人的基础课程,高中部提供的是专属竞赛课程。此外,我们老师也有专门开设户外的编程竞赛还有机器人的课程。

UNTP组委会:你认为自己身上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是什么?

陈宣宇:我认为是看向未来吧。有的时候我可能会掉链子,比如考试没有获得太满意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去懊恼,而会安排好下一步要去做什么,之后就顺着安排的计划走下去。对于失败的经历,我会引以为戒,但不会影响到心态。

二、特别的收获

UNTP组委会:在报名之初,您选择UN Spotlight初衷和理由是什么?参加后你是否如愿以偿地收获了当初所期盼的,是否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或者意想不到的难题?

陈宣宇:首先,UN Spotlight项目对模联很有帮助,因为项目中有机会作为国家代表参与模联。其次,如果想要就国际议题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的话,了解各个国际组织肯定是很有必要。再者,Spotlight项目中都是联合国在职官员,和联合国官员直接交谈的机会很难得,很宝贵。简言之,参与UN Spotlight项目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英文能力,对后续的大学申请也有所帮助。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项目。

UN Spotlight项目中任务非常多,让大家像参加正式模联一样提前一个月准备比较不切实际,所以只保留了国家介绍与草案修改的环节,也缺少了磋商的乐趣,但与正式模联中,各国代表争相发言,较为剑拔弩张的气氛不同,UN Spotlight项目中大家的状态都比较轻松愉快,这也是一次很不同的模联体验。

不仅如此,Angela Scicchitano女士对于倡议书写作与修改的讲解也比较细致,框架完整,讲解全面,项目网站也会提供系统性的复习,即使是新手也能很快理解并上手。对于我而言是复习知识,对于没有参加过模联的同学是补充知识。

就收获而言,首先,我能够和国际组织官员交流,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认知:比如说,我并没有想到过联合国也会负责艺术版权等内容,因为我认为这更多是作曲家或者是版权协会的责任,但事实上联合国也参与其中。其次,我交到了不少朋友,原本我觉得参加项目是比较严肃的过程,但是参与之后,我更感觉这是一个更加友善、开放的项目。

困难方面,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时差问题。时差问题导致每一周的新闻简报(weekly news scan)的战线被拉得非常长,原本我们小组打算一周内花一两天时间完成。但实际上,我们最多是花了三四天才完成,甚至我和James(队员)有时需要熬夜。特别是最后一周,大家都在熬,对我们而言还是有些挑战。

还有一个困难,我参与之前,没想过小组队员在背景和专业水平的不同,在合作上需要磨合。比如,我们在做research的时候,资料的来源不太权威,有效性也不太高,像Youtube这样的网站确实信息比较丰富,但不太可靠,所以小组合作初期没有我想得那么高效。同时,项目进行的周,我们也在准备期末考试,时间分配也会比较紧张。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UNTP组委会:在所有项目官员中,您从谁那里得到的启发和学习?您的收获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哪位项目官员最引起您的共鸣?为什么?

陈宣宇:首先是Angela Scicchitano女士,她作为本次项目的主要发言人,和我们接触最多,对我的影响。

其次是Aziel Goulandris先生。项目当中,他带我们参观联合国日内瓦本部,给我们展示联合国的议事大厅以及为殉职人员建造的纪念碑。因为之前我从未想到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某个办事处会遇袭,所以非常震撼。但同时这也是很大的启发,让我更深刻地明白联合国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联合国更多是起促进作用。

二、信心和期待

UNTP组委会:为什么会选择组长(Programme Management)这个职位,体面工作与经济发展(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主题,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此次项目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三件事?

陈宣宇:其实最初我选的是消除贫困(No Poverty)的对外联络员(communication)职位。因为我平时在学校社团或者是学生会中更多起粘连的作用,我更喜欢去跟别人交流。此外,我更加习惯别人给我安排任务,我去实行,但是做PM需要给整个小组确定方向、分配工作、制定计划,相对而言更具挑战性。

但实际上我也有担任PM的经历,我们学校的模联社是我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至于当时没有选择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而是选择了No Poverty(消除贫困)也是有原因的。我之前参与过很多次模联,也意识到联合国不是万能的,这让我觉得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很难满足的目标,因为之前在学校里也学习了经济学课程,课程当中提到所有人都获得工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觉得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不是能够完全实现的目标,相比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它的实现会更困难,并且,也不可能像其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得那么完善。总而言之,一是我自己不了解,二是理论上无法实现,三是预测实际完成效果不会很好。

当然,通过研究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也学到了不少:首先,我以前上经济学课时会习惯性先画图表。但是现实生活中因变量太多,图表无法很好地反映现实情况,在这次项目中我认识到图表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需要缩小研究范围做更深入和更具针对性的调研。虽然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但直接套用经济模板并不是可实行的方案,因为每个地区的差距太大了。经济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要分地区研究,做一些地区性的或者更具针对性的一些调研,甚至是针对行业本身,这样才能给出一个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我在项目中学到的3件事:

首先,我前面提过,联合国不是万能的。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受到攻击。

其次,作为PM,在面临小组成员个人能力不足的时候,没有必要去追责。我在学校里辩论社时,需要组队完成辩论,比方是三个辩手,当时由于互相甩锅所以合作并不顺利。那次之后,我也深刻意识到,队友能力不足时。不应当去谩骂或是指责,更重要的是去理解,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推卸责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终目标是在时效性和效率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最后,时间的把握。参加项目周时,我有很美好的思路:每周我们按照规定的时间点或时间线去做某样事情,但经过两周实践后,我发现它并没有太大用处。尽管准备与计划很重要,但更多时候也需要随机应变。我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之前偶尔会熬夜完成任务,如果没有按时搞定,我会很恼火,很烦躁。但有时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确实也会无法按时完成,所以我深刻地认识到有时候没有必要对自己那么严苛,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UNTP组委会:您对未来的规划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目标学校或者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已经做了哪些准备?是否帮助你离梦想更进一步了呢?

陈宣宇:未来的话想要选择综合性大学,我目前所在的学校也以综合性发展为主,它是深圳实验学校国际教育基地,希望通过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中外著名院校也有一些合作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我们学校平时也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作为世界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英语不错,模联、演讲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文科,不喜欢去理解感性的文字,更偏好理性分析的文章,并且文科成绩也很不错,所以想往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

想学的专业,主要是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或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我有一个想法:想把不善言辞的IT员来整合到一起,促进大家的沟通合作。学习IT,的选择是:哈佛、麻省理工等等,但是它们属于理想院校(dream school)级别的,如果求稳的话我会选一些比较不错的综合性大学。

关于UNTP组委会

三大联合国国际组织官方青年发展项目之一,唯一可同时链接联合国全球四大总部,全年限量录取100人。旨在帮助16-25岁青年人在大学科研与企业实习之外,开辟第三极实践之路——站上联合国的舞台,进化成为具备全球治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全球公民。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