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洪悦教育 编辑:佚名
图片来源:Karl-Josef Hildenbrand
许多同学是到了大学后才明确留学德国的想法,然而当分析了自己的课程匹配度、成绩、语言、个人情况后,发现较后能够挑选的学校实在很少,导致缺少主动挑选学校的机会。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一位在德国萨勒姆读高中的小留德生,在未来高中3年的学习之后,他将无缝衔接步入大学,更不用担心语言问题,较重要的是申请德国大学的程序也会简单很多。
针对目前疫情下“留学生是否可以回国”的备受争议,他强调留学是为了接受更广阔的知识和文化,为日后回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呼吁大家要理性看待。同时他表示希望疫情可以早日结束,重新回到平静充实的学习生活当中,针对在德国读书与国内读书的不同,他也为我们做了以下的讲述……
课堂上该不该举手回答问题?
初来德国的课堂我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其实一方面不光是语言不熟练的原因,更多的是我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起了手,其速度让人乍舌。其实老师的问题并不是多令人费解,很大程度上都是让你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就拿英语课举例,老师上课件事是给你放一张图片在黑板上让你描述自己的感受。同是17岁的学生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却有些费解。
老师到底在考察些什么呢?
老师想要我们说什么呢?
说的不对怎么办呢?
这一个个问题还没等想完,全班几乎一半的同学都举起了手。相较国内,德国上课氛围相对轻松多了,老师对你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哪怕你举手回答问题完全偏题,老师也会点着头说“OK”。这样一来每位同学都能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质疑后,我悟出了一个规律:其实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需要深思熟虑,有的时候就是要积极举手,甚至你可以没有想好该怎么去回答它。这些问题更偏重的是让你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把思维锻炼的更开阔。我想,这些是为什么好多外国同学在生活中玩乐的鬼点子比较多的原因吧。
再说国内,初三复习的生活还历历在目。全班三十几个同学每人桌上平摊着同样雪白的试卷,看着同样的一道题,做着同样的思考。想出来了,举手,把过程一字不拉的写到黑板上,不对然后再另找同学来修改。有的时候不知道正确答案的我们,丝毫不敢把手举起来,生怕说错了老师批评。
课后布置的作业轻松吗?
按照许多同学说留学生活其实很轻松,但其实我认为轻松不轻松,完全是依照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很少需要你去完成几面几面的题目,许多时候老师留的作业很弹性。
比如说让你就一个问题上网查答案。
一句话可以把这个作业完成,当然浏览三四篇学术文章较后再自己写一篇总结出来也叫把作业完成。有些好学的同学会提前把搜罗好的文章打印出来划重点,但是一般大部分人只是一两句话混混就过去了。老师并不会在作业上对你有多大的要求,有的时候她们甚至都不去检查你有没有写。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许多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同学之间的距离也在慢慢地拉开。
文化差异下如何融入集体
同是寄宿学校,相对于国内学校的班级为集体,这边更注重的是宿舍为集体,甚而有时班级的界限就不再那么明显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被特意地分到一个宿舍里,平时组织运动会集体活动。学校都是以每一个宿舍即每一个“Flügel”为集体,无论是取得奖励或者获得惩罚都是一起担当,学校更强调学生们在生活上的协调与融入。与同学相处也是非常自然的,具体方法就是主动!
现在虽说是交到了几个外国朋友,但还是有些后悔初来学校时有些胆小,每每回想当时要是稍微大胆一点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了。其实据我观察德国同学相比国内同学显得更幼稚和单纯,有些时候他们更像个小孩子。平时讨论的话题都和在国内朋友讨论的相差不大,有八卦、电视剧,甚至还有一堆人喜欢日本动漫和韩国男团。如果语言上有什么问题不懂就可以直接向他们请教,这也是找话题的方法之一。
预告|“德国项目介绍”讲座
又到了高考季,每年高考前夕,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在纠结,是安心准备国内高考,还是选择出国留学?也有些人打算做两手准备,如果高考成绩出人意料,那么还是按部就班的规划,如果是惨遭滑铁卢,那么就开始留学大计。
其实高二、高三在读或高中毕业(文、理兼可),只要英语基础良好的学生,是可以参加——亚琛应用科技大学预科,来实现德国本科的留学。它是通往整个北威州的一个绿色通道,从亚琛德语预科毕业的学生,可以进一步申请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在内的TU9。